步罡踏斗,迎請三清:深入草屯鳳凰山慈聖宮的道教科儀

2025-07-02

在南投草屯鳳凰山慈聖宮這片寧靜而莊嚴的土地上,每一次的科儀都是一場與天地神靈的深度對話。這裡主祀瑤池金母,是無數信眾尋求心靈平靜與生命智慧的聖地。今天,讓我們揭開一場正統道教「請神」科儀的神秘面紗,一窺其背後嚴謹的步驟與深邃的意涵。

儀式之始:層級分明,至心朝禮

一場正式的道教科儀,其結構井然有序,充滿了對神聖的敬畏。儀式並非一人完成,而是由不同職級的道長分工合作,共同構建與神明溝通的橋樑。

登壇順序:儀式由「經師」首先登壇,接著是「副高功」,最後才是地位最崇高的「主高功」。這個順序不僅是職級的體現,也象徵著儀式能量的層層遞進,如同堆疊基石,最終由主高功完成最核心的部分。

至高敬意—三跪九叩首:「上堂」的第一步,便是行至高的敬禮。參與者需虔誠跪下,行「三跪九叩首」大禮。這不僅是身體的俯伏,更是內心的臣服與尊敬,以此表達對即將迎請的眾神明的最高敬意,並清淨自身,準備好承接神聖的能量。

請神核心步驟:步法、香訣與密咒的交織

當儀式場域建立,真正的請神程序便依序展開。這是一個結合了步法、手訣、香儀與心念的高度複雜過程。

  • 步罡踏斗—腳踏七星,引動天威
    腳本中提到的「七星步」,正是道教中極為重要的「步罡踏斗」儀式。道長腳踏玄妙的步伐,象徵在北斗七星之間行走,以此溝通天地,引動宇宙星辰的能量,開啟神靈下降的通道。腳本中「踩到第四步」的細節,暗示了每一步伐都有其特定對應的星君與功能,精準無比。

  • 上香請聖—一香一世界,三香通三界
    香,是凡間與聖界溝通的信使。請神過程中需上三次香,每一次都有特定的祈請對象與安放位置:

    第一炷香(中間):由經師執行,用以「恭請三清」。三清(元始天尊、靈寶天尊、道德天尊)是道教的最高神靈
    第二炷香(龍邊/左邊):恭請「經寶師」。這代表著道教三寶中的「經寶」,即一切神聖的經典與智慧。安於龍邊,顯示其尊貴。
    第三炷香(虎邊/右邊):恭請「師寶」。這代表「師寶」,即傳承道法科儀的歷代祖師。
    值得注意的是,道長需「用左手插香」,這是道教中認為的「陽手」或「潔淨之手」,用以操作法器、與神溝通。

  • 運神與密咒—內外合一,心神通靈
    請神不僅是「請」,更要「運」。所謂「運神」,是指道長運用自身的修為與能量,將神明的力量活化、引導至壇場。這個過程極度考驗道長的內在功力。道長因「進行過三壇大戒」,其「運神的手勢會有所不同」。「三壇大戒」是道教中極為高階的授戒儀式,代表著該道長已具備更高的修為和權限,能夠使用更為高深的手印(手訣),調動更強大的神力。

    同時,過程中還需心中默念「密咒」。咒語是與神靈溝通的特定音頻與指令,透過心念持咒,達到身、口、意三者合一,確保祈請能夠準確無誤地傳達天庭。

科儀的傳承與圓滿:輪替與同心

輪替與提音:當經師完成請師寶的步驟後,副高功需立即「提音」,隨後,副高功與主高功會互換位置,並重複相同的請神步驟。這整個過程體現了道教不僅講求個人修為,更重視集體的力量。三位道長雖有職級之分,但目標一致,每個人都必須精準地完成自己的部分,共同成就這場神聖的科儀。

從儀式看見信仰的深度

從一場請神的儀式中,我們不僅看到了繁複的步驟,更看見了其背後所承載的深刻信仰與哲學。草屯鳳凰山慈聖宮所傳承的,正是這樣一套嚴謹而系統的修行法門。每一個步伐、手印、香訣,都是歷代祖師智慧的結晶,是通往神聖的階梯。

下次當您有緣親臨慈聖宮,或在網上觀看科儀影片時,不妨留意這些細節。您會發現,那不僅是一場宗教表演,而是一次由無數虔誠之心共同構築的、連結人與神、天與地的神聖交會。

回上一頁
文章搜尋
熱門文章
文章分類